我国一年粗钢产量在8亿吨左右,但产能却高达12.5亿吨,产能利用率仅有65.8%;不仅如此,未来我国本土市场对于钢材需求还将出现较大幅度下滑。怎么办?在20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钢铁产业企业家年会上,与会人士达成的一个共识是“走出去”。“目前我国钢铁市场需求增长弱化,行业流通集约化程度低,流通成本居高不下,行业风险日益加大。”在谈到中国钢铁行业整体形势时,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物流促进处处长张祥这样描述。“产能过剩态势相当严峻。”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分析说,眼下不仅是原本意义上的普通产品过剩,汽车板等高技术含量产品也已经过剩;不仅是主要市场过剩,偏远区域市场也出现过剩。更为严峻的是,过剩状况还可能随着国内市场需求下滑进一步加剧,未来十年我国钢铁业将难以摆脱产能过剩。
在与会人士的商讨中,“走出去”成为消化产能的一个出路。事实上,一些钢铁企业已经看到前景并开始行动。数据显示,去年我国钢材出口达9378万吨,同比增长50%,其中,出口到亚洲国家的钢材达6318万吨,占67.4%。
不过,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,钢铁业摆脱困境实现健康发展,还要立足国内。张祥以钢铁流通为例说,钢铁流通集约化程度低、成本高影响企业利润,如果我国钢铁流通费用率达到日本水平,每年可以降低物流成本2000亿元。